
日本真的要拥核吗?这件看似遥远的事情,或许就是它敢于出兵台海的终极底牌。一旦日本突破这层薄如蝉翼的窗户纸,整个东亚乃至世界的战略平衡都将被彻底打破。
这绝非危言耸听,而是一场正在我们眼皮底下,由日本右翼政客精心策划并步步为营的惊天豪赌。
“无核三原则”名存实亡?以高市早苗为首的日本新一代右翼势力,正磨刀霍霍,试图撬动战后日本的立国之基——“无核三原则”。
根据共同社的报道,高市早苗政府已在探讨修订《国家安全保障战略》等核心安保文件。
他们的目标明确而又阴险:对“不拥有、不制造、不运进核武器”的三原则动刀,特别是要废除“不运进”这一条。
他们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:“保障美国核威慑力落地”。

这话说得轻巧,但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,一旦允许美国的核武器运进日本本土,距离日本自己“拥有”和“制造”还远吗?
这层窗户纸一旦被捅破,后果不堪设想。
早在2022年,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就曾抛出“与美国共享核武器”的疯狂言论,为今天的局面埋下了伏笔。
从安倍到高市,日本右翼的野心一脉相承,他们正试图完成一场“国家正常化”的危险冲刺。
为此,他们不惜打破现行安保战略,挑战战后国际秩序。

历史的细节往往隐藏着魔鬼。1967年,时任首相佐藤荣作提出“无核三原则”,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,这曾是日本作为“和平国家”的象征。
1971年,日本众议院更将此确立为基本国策。
几十年过去,墨迹未干,承诺犹在耳边,但撕毁它的动作却已如此明目张胆。
日本右翼的算盘打得噼啪作响。他们深知,直接宣布拥核会招致全世界的口诛笔伐,于是便采取了“切香肠”的战术,步步为营,渐进突破。

第一步,就是让“无核三原则”空心化。
高市早苗政府的逻辑是,先保留“不拥有、不制造”这两块遮羞布,集中火力攻击“不运进”条款。
一旦成功,就意味着美国的核潜艇、携带核弹头的战略轰炸机,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进驻日本的港口和基地。
届时,“无核三原则”将彻底名存实亡。
这场政治操弄的背后,离不开美国的影子。有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,美国正是日本突破“无核三原则”的“始作俑者”。
多年来,美军核动力航母频繁停靠日本港口,早已在事实上破坏了“不运进”原则。

如今,华盛顿更是乐见日本在军事上扮演更激进的角色,以服务其所谓的“印太战略”。
美国的纵容,无疑给了日本右翼铤而走险的底气。
除了在核政策上搞小动作,日本的军事扩张已在多个层面全速推进。
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动向是,日本正认真“探讨”研发核潜艇的可能性。
2025年9月,日本防卫省下属的专家会议提交报告,直白地提出要为潜艇加装垂直发射系统,并提及“探讨核动力推进可能性”。
这意味着,日本的潜艇将不再满足于近海防御,而是要具备远程打击的“獠牙”。

更令人警惕的是,日本的武器出口限制正在被逐步拆解。
从1967年的“武器出口三原则”,到2014年安倍内阁将其篡改为“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”,再到如今允许出口杀伤性武器,甚至与英国、意大利联合开发下一代战斗机。
日本军工产业的“牢笼”正在被一根根拆除。
与澳大利亚联合研发“联合打击导弹”,向菲律宾出口可随时改装为军用的巡逻艇,甚至向美国返销“爱国者”防空导弹……这些不再是计划,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。

高市政府甚至还在探讨,要彻底撤销所谓“非战斗目的”的限制,为实现武器出口的“全面松绑”铺平最后一段路。
一个曾经发动侵略战争、至今不肯彻底反省历史的国家,一旦成为世界军火市场的主要玩家,将是何等恐怖的场景?
为台海冲突积攒“终极底牌”日本的种种军事冒险,都指向一个终极目标:摆脱战后束缚,重新成为一个能够对外用兵的“正常国家”。
而台湾问题,则被他们视为实现这一野心的最佳跳板和借口。
“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”,这句出自安倍之口的狂言,已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行动纲领。
为了能“有事”时插上一脚,日本正在疯狂扩充其武库。
一个关键的动作,就是斥巨资采购多达400枚美制“战斧”巡航导弹。

这种射程超过1600公里的进攻性武器,一旦部署,将使日本自卫队首次具备对别国纵深目标发动打击的“反击能力”。
从2026年起,这些导弹将陆续装备在“鸟海”号等8艘宙斯盾驱逐舰上。
届时,从东海到南海,都在其火力覆盖范围之内。
这哪里还是“专守防卫”?这分明就是“先发制人”的战争准备!
更具象征意义和挑衅意味的是,高市政府还推动了一项军衔改革提案,试图将自卫队“1佐”等军衔,改回“大佐”等二战时期旧日本陆军的称谓,将“普通科”改为“步兵科”。
这绝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,而是赤裸裸的“军国主义招魂”。

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,抹去“自卫队”的和平色彩,为其重新披上“皇军”的外衣,为未来的战争做心理上和法理上的铺垫。
所有这些动作,若孤立来看,似乎只是日本在强军路上迈出的一小步。
但将它们串联起来,一幅令人毛骨悚然的图景便浮现出来:一个手握“战斧”、拥有“大佐”、开着核潜艇、准备撕毁“无核三原则”的日本,正在为干预台海冲突积攒它的“终极底牌”。
这个底牌,就是核武器。

为什么说核武器是它的终极底牌?
因为日本非常清楚,仅凭常规军力,它根本无法与中国这样的核大国进行正面对抗。
一旦它悍然军事介入台海,必将招致雷霆万钧的回击。
只有当它自己也拥有了核武器,或者至少是具备了在极短时间内制造出核武器的能力,它才自认为拥有了与中国叫板的“资格”,才敢于将整个国家的命运押在台海这场世纪豪赌上。
表面上,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遭受过核打击的国家,国民“谈核色变”。
但实际上,日本以发展“和平利用”的核电为名,早已储备了惊人的核材料。
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(IAEA)的公开数据,日本目前拥有约46.6吨反应堆级钚,以及1.2吨高浓缩铀。

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多年前就曾发出警告,仅这些钚材料,就足以制造数千枚核弹头。
更何况,凭借其世界顶尖的科技和工业实力,国际社会普遍认为,日本具备在极短时间内研制出核武器的潜力。
历史上,日本的绝密文件(如1969年文件)早已表明,其国家政策的核心,就是始终保持制造核武器的经济和技术潜能。
几十年来,它卧薪尝胆,暗度陈仓,等待的就是今天这样的时机。
当“拥核”的野心与“干预台海”的妄想相结合,一个极其危险的怪兽正在被放出牢笼。
美国的纵容与东亚的核阴云日本之所以敢如此肆无忌惮,美国的纵容与默许是关键因素。
在华盛顿的政客眼中,一个重新武装的日本,是遏制中国崛起的完美棋子。
他们支持日本强化“反击能力”,支持日本松绑武器出口,甚至对日本修改“无核三原则”的危险举动也只是口头表达“关切”,实则暗中窃喜。
然而,美国这种“养虎为患”的策略,无异于玩火。

他们似乎忘记了,日本军国主义的野心一旦被彻底释放,绝不会只满足于充当美国的“副警长”。
历史已经证明,一个失控的日本,带给世界的将是灾难。
美国如今的态度,呈现出一种危险的“双重性”:一方面支持日本强化常规军力,另一方面又对日本拥核表达明确反对。
这种矛盾心态,源于他们既想利用日本,又害怕日本失控的担忧。
但他们显然低估了日本右翼的决心和手腕。
日本的危险动向,已经引发了地区国家的强烈警惕和严正警告。

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早已发出警告,指出这是极其危险的动向,要求日方深刻反省侵略历史。
韩国外交部召见日本大使,要求其“恪守无核承诺”。
俄罗斯也明确表态,日本的军事扩张将破坏东北亚战略平衡,俄方将采取对应措施。
整个东北亚地区,正因日本的倒行逆施而面临着核扩散风险持续上升的严峻局面。
然而,面对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和邻国的强烈反对,日本右翼政客似乎铁了心要一条道走到黑。
他们也在国内面临着巨大的阻力。

NHK的民调显示,高达68%的日本民众反对修改“无核三原则”,75%的民众反对研发核潜艇。
高市早苗内阁的支持率已跌至32%的危险水平。
在国会,修改“无核三原则”需要参众两院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,在野党已明确反对,执政联盟的席位也并未达到绝对多数。
甚至连日本经济界都表达了担忧,警告军事扩张可能引发地区贸易摩擦,最终损害日本自身的经济利益。
但所有这些阻力,在高市早苗等人的政治野心面前,似乎都成了必须碾过的障碍。

他们正在利用一切手段,炒作外部威胁,煽动民族主义情绪,试图绑架民意,强行推动其危险的议程。
从修改教科书、否认侵略历史,到常态化参拜靖国神社,再到今天的修改军衔、采购“战斧”、图谋核武,日本右翼的每一步,都是在试探亚洲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底线。
他们正试图将整个日本,乃至整个东亚,拖入一场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
那柄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曾因日本广岛、长崎的惨剧而让世人警醒。可如今,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日本政客,却妄图亲手为自己再锻造一把。
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背叛,更是对未来的豪赌。一旦赌输,满盘皆输的,将绝不仅仅是日本自己。东亚上空的核阴云,正因东京的躁动而变得愈发浓厚,世界需要对此保持最高度的警惕。
参考资料:
日本要拥核?|凤凰聚焦
2025-11-21 20:25·凤凰卫视
日本核爆受害者团体:强烈抗议高市考虑修改“无核三原则”
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-11-20 19:07

辉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